答:
斷耳瘡(severing auricle sore;pyogenic auricular perichondritis)是指以耳郭紅腫劇痛,甚至潰爛脫落、缺損、畸形為主要表現的耳病[2]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五最早論述此病:“斷耳瘡,生于耳邊,久不瘥,耳乃取斷,此亦月食之類,但不隨月生長為異。此瘡亦是風濕搏于血氣所生。以其斷耳,因以為名也。”
斷耳瘡由局部損傷染毒所致[3]。肝膽經火毒熱邪內熾,循經上犯,熱灼血肉,軟骨融蝕而成[1]。
患者耳殼紅赤腫脹,灼熱疼痛劇烈,有膿液滲溢,耳殼軟骨逐漸腐爛如蠶食,甚則缺損畸形[1]。全身可有發熱、口于苦、小便短黃、大便秘結,舌紅苔黃,脈弦數等癥狀[1]。
斷耳瘡病變深及耳殼軟骨,故與耳殼皮膚潰瘍濕爛的耳瘡、旋耳瘡可以互相鑒別[1]。
詳見斷耳瘡條。
參考資料
- ^ [1] 王德鑑主編.中醫耳鼻喉科學[M].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85:15.
- ^ [2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學名詞(2013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14.
- ^ [3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1634.